装修知识KNOWLEDGE
当前位置:首页 >> 装修知识 >> 文章正文

融资聚变、闹钱荒、联姻…环保民企如何在凛冬

发布时间:2019-11-23 00:35:03点击:887

  这场始于2018年以民营环保企业“联姻”国资的收割热潮正逐步降温。
 
  凭借灵敏嗅觉、强劲创新韧性,总占比达到近9成的民营企业曾一度在环保黄金十年里造就了绿色繁荣。时间来到2018年后,动辄百亿级市值的进阶速度戛然而止。与环保产业发展整体火热相反的是,此前多家环保上市民企违约事件密集发生,接连在资本市场遇冷。甚至不少企业陷入了生存危机,它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调整了战略方向。
 
  “易主”背后一地鸡毛?
 
  引入国资,一直视作环保民营企业走出寒冬的“首选项”。与前几年业内参股合作、打通上下游生态链的模式相比,此轮交易多为用产权换取流动性,诚如锦江环境、清新环境、东方园林、环能科技等先后出让控制权。这就意味着平均每月至少“消失”一个环保民企的同时,行业逆向混改在加速。
 
  据不完全统计,2018年初至2019年8月,包括永清环保、天翔环境、兴源环境、盛运环保、三聚环保、东方园林、环能科技、神雾环保、中金环境、启迪桑德、碧水源、清新环境、博世科、锦江环境在内的17家民营上市环保企业向国企、央企出售或拟出售股权。不过,从资本市场的表现看,此轮“联姻”并没有给前述环保民营上市企业带来太多利好。据不完全统计数据,入股后股价震荡下行企业占比达到了58.95%。
 
  实际上,民营环保企业的此次“严寒”,早就有迹可循。
 
  环保企业遭遇债务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,这样的表现,与去杠杆、PPP清库、资金面紧张、融资困难、“一刀切”政策等外部环境变化均有关系。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,即多数为扩张较快的民企,在降杠杆的金融大环境下外部金融环境的艰难求存。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,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长,赶不上营收和利润的增速,现金回流成为环保行业的一大痛点。回款期会很长,再叠加,现阶段资金成本越来越高,融资难度则进一步加大。
 
  PPP项目搁浅 融资上演“自由落体”
 
  在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看来,出现资金链危机的直接原因有两个,一是PPP急刹车,二是金融领域去杠杆。而对于环保行业中重资产环保企业,深度参与PPP项目的企业资金链紧张,更易受到大环境影响。正当许多企业醉心于数百亿的PPP订单时,财政部下发的一份规范PPP项目库管理的通知,为火了近4年的PPP项目泼了一盆冷水。PPP本身是一个杠杆业务,亟需资本金和银行贷款,其实规范PPP就意味着此前项目可能会被叫停,致使银行资金中断。
 
  在去杠杆、PPP(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)项目清理整顿后,环保上市公司融资难度增大。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比国企高出至少5%(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达10—12%左右,国有企业为4-6%),部分企业为获得贷款,利率甚至更高。融资未大幅增加的情况下,部分环保企业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明显增加,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甚至为负值。特别是水环境治理、园林绿化等细分领域项目收益率更低、资金需求更多、回款压力更大。
 
  除国企及上市环保公司外,多数环保民营企业相对其他传统行业规模小,抵押担保能力不足。在不能取得应收账款的情况下,只能垫付流动资金以维持环境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,财务成本升高,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增高。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控加强、参与度降低,大量在建PPP项目投资进度放缓,无法如期完工投入运营产生收益。
 
  此外,重资产模式也意味着可能导致资金链极度紧张,一旦资本逃离,企业背负的风险就更大。金融机构作为PPP的埋单者在这类项目中也未必愿意承担后期风险,盯住企业自身信用成为他们当前的选择。而在一些PPP项目中,有的民间资本想进却进不去,有的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民营企业投资收益,导致民间资本持币观望。
 
  竞合业态2.0:环保民企的谋篇和前程
 
  此时选择一家有雄厚资本做后盾的大型国企做背书,共担风险,就成了从泥沼中求存的优选。
 
  众所周知,在环保行业里,国企的背景象征着能带来大量订单和大量资金的补充。“所有合作的前提都是要思考,如何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,某种程度上讲,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是一种市场的必然选择”,清新环境董事张根华曾说出了大多数民企的心声。对企业而言,拿了大量的项目没有资金,国企有资金缺技术,自然就走到了一起,本质上讲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。毕竟,无论生态环境如何演变,活下去最重要。
 
  “环保行业本身还是朝阳行业且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主导因素较多,通过股权让渡可以实现现金流的缓解。”同时,在融资趋紧的背景下,国资的资金优势有望与上市民企的技术、项目管理优势产生协同效应。特别是在水环境治理、区域环境治理等规模大、资金需求更多、经营性相对较弱的细分板块中,国资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。
 
  一位环保上市公司内部人士称,国资“驰援”不仅仅是在环保行业,而是一个更广范围内的动作。对于大型央企而言,它们要的可能不是一个环境项目,而是一个区域的市场,一个城市的市场。当前,44%的央企涉足环境产业,120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,几乎覆盖了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。就环保行业发展而言,大型环保企业联手国资,可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约化发展,将会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。
 
  但即使看到了希望,但问题还远未到解决的时候。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,国资“入主”的实质内容是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安全问题,把企业原有的债务问题承担了,但企业的业绩反弹还是需要窗口进行观察。“未来民营环保企业的转型,就是从资本驱动型转向技术驱动型,重点方向则是工业污染治理。”而在新一轮的资源配置后,市场是否会向着集约高效更进一步呢?
相关装修文章Related Articles

热门阅读文章

最新装修文章